因为唐霜的推荐跑去听了翻转电台的最新一期播客:在资本主义文化中生活的少数派。虽然之前听过电台的几期节目,但因为其中的一些观点我并不认同就没有继续关注下去。虽然这期依然存在我不认同的观点,但某些结论还是在某种程度上给自己所坚持提供了印证与鼓励。做了一个总结给自己,算是在“具体而诗意地抵抗”之外再提供一种理性概括的逻辑支撑吧。
前提:世界的问题在于资本主义文化的问题
资本主义文化的定义:一种异化的、对于可不断永恒复制且增值的模式极度渴望的知识与认识论(引用艾略特《磐石》)
异化的体现
现象一:碎片化的、无数个短期的自我(碎片化的表达只是其中一方面)
现象二:有止境的技术性无法带来属于自身的成长与充实(对应于无止境的技艺,technique vs art. Quote from Richard Sennett)
现象三:与历史切割的无自我性,包括无过去、非自我主导(引用弗罗姆《为自己的人》)、去关系化的无情感的关系
现象四:不断更新且无法停滞的(与无过去相呼应、符号交换机、钱带来的交换从而达到快速甚至透支性的更新、超值消费与信用消费)
现象五:矛盾而非内部自洽的,例如要求人在工作中做到审慎与自我约束但在消费生活中做到放纵透支之间的矛盾、要求人在某些时刻关注公共事务但有些时刻又将人隔离在公共问题之外的矛盾、憧憬永续增长与无法达到永续增长之间的矛盾(最深层的矛盾)
资本主义文化的实体
科层组织:社会模式的技术实体
现代媒体:社会模式的符号实体
消费市场:社会模式的目的实体
尽管其内部是矛盾的,但资本主义的运作模式极度完善,且复制性与腐蚀性极强,能将任何反对它的思潮变成其模式:商品+组织+符号
如何抵抗资本主义文化
它要求你做的,你不做
拥有自己的道德与审美优越感
建立属于自我的非消费性的目的(对抗目的实体)
建立属于自己的语汇和表达(对抗符号实体)
进行非科层化的实践,例如建立亲密关系或者自我装置(对抗技术实体)
说完受启发的部分,来谈谈我所不认同的观点吧。主播在节目里否认了将阅读作为抵抗资本主义文化的方法,甚至认为这反而是另一种沦为资本主义文化模式的徒劳,我觉得太过激进以及被害妄想了。我猜他真正想要规避的,只是一种“过于粗暴地提供解决办法的行为”(因为这像极了前面所提到的“商品+组织+符号”的“模式”)而决非阅读本身。最为讽刺的是,他之前在解读资本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前人的论述,这难道不是来自于阅读且受益于阅读?而且我坚信阅读所带来的思辨过程,和由此建立的知识框架与思维体系,是用母语进行书写、进行艺术化与诗意表达的必备前提。
还有就是主播将物理学定义为一种完全无过去的学科,我就单纯理解为是他对此领域的无知了。
另,节目里提到的来自周围人(包括家人)的那句“你连钱都不想多赚你还是人吗”简直是一个极妙的范例。我瞬间能够想到很多类似句式的评论:你怎么不把自己打扮得“美”一点恋爱结婚生子你还是女人吗?你怎么不去健身就不怕 body shaming 你还是男人吗?
这些同是资本主义文化衍生物的社会规训,若是你尝试去打破它们,便必然会陷入“被群体排除在外、让他们无法放置你”的困境之中,说困境或许不妥,至少对我而言这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困扰,但一定有人身处这样的困境。怎么办?或许不存在标准答案,但播客里提到的行动建议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播客里提到了 Erich Fromm 的那本《为自己的人》,听完节目我便找来读了。其实弗罗姆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重申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正确性,通过对于人性的细分解读来论证道德规范是以人的内在品质为基础的,从而说明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最高价值不是舍己,不是自私,而是自爱;不是否定个体,而是肯定真正的人自身。如果人要对人的价值持有信心的话,他必须了解他自己,他必须了解他的本性是否有向善和生产性的能力。
这种建立在人本身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伦理学背后,有着一个悲伤的事实:生物学意义上的软弱性使得人的自我意识、理性和想象力破坏了自然与世界的“和谐”,人永远处在不可回避的不平衡状态中。人的生命不可能靠重复人种的模型而“活着”,他必须靠自己而活着。
我原本以为弗罗姆所说的生产性的能力便是创造力,也是人内在所独有的“取向和信仰的框架”(frames of orientation and devotion)最为具像化的外在释放。但他指的似乎是一种性格特征(区别于气质),是区别于非生产性取向(包括接受、剥削、囤积、市场取向)的一种极为理想化的性格特质,不过它的确是与创造性、尤其是与艺术创造相联系的。由于人能够以两种方式体验外在于他的世界:再生的方式(reproductive),即以胶卷的形式理解现实,对现实进行照相式的刻板记录;以及原生的方式(generative),即依靠想象及人自身精神和情感力量的自发活动,而使新的物质充满生机,并重新创造这种新物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任何人都以这两种方式进行着生产性的创造,只是两种方式所占的比例不同。(两个极端的案例是:完完全全的“现实主义者”和精神病人……)
生产性的取向存在的另一个美好之处在于,它可以解答人在自处以及与他人相处之间的一个矛盾:人是孤独的,他与世界是分离的;人无法忍受这种分离,他被迫寻找与他人的关系,并与他人结为一体。他既要求与他人的接近,又要寻求独立;既要寻求与他人结为一体,同时又要设法维护他的唯一性和特殊性。但当我们拥有了生产性的爱,即一种涵盖了关心(care)、责任(responsibility)、尊重(respect)和认识(knowledge)的爱,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种矛盾。
说回我自己,如果按照希波克拉底的分类,我的气质应该属于神经质。而在性格层面,非生产性取向的那一部分大概是囤积取向更多一些。(解释了自己对于独处的迷恋?)但愿认识到这些可以帮助我抵达那个拥有更多生产性取向特质的我,在抵抗资本主义文化侵蚀的险境中更加坚定有力地举起武器,为这个宇宙再多增加一些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