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 Portland 回来,好喜欢这个城市。
是的我承认,我还是更喜欢城市:城市拥有自己的基因与面孔,像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情绪,它可以同时通过多个维度的轨道向来访者输送自己的表达。城市是复杂的,是立体的,是流动的,是迷人的。
如果单从自然风光的角度来说,相比起南部那些炽热明媚的蔚蓝海水与金黄沙滩,我似乎更容易被一种泠冽清冷的景致所吸引,比如苏格兰高地延绵的绿色山脉,北欧雾气弥漫的森林与苔原,或者俄罗斯龟裂的冻土地……黑蓝色海浪拍打礁石的汹涌澎湃才是我心目中真正大海该有的模样,它足够深刻与持久;并且一直以来我都有个固执的想法:寒冷与饥饿让人保持清醒,清醒是思考与创作的前提。
让人欣喜的是波特兰身上多少带有一些这种清冷的特质,甚至还同时融合了蒸汽朋克与 Wabi-sabi 的风格,这简直与我太合拍了,再加上作为苏州的 sister city,让我先入为主多了一份好感,所以即便是下了两天的雨,也丝毫没有影响到我对它的好感度。
按照惯例,美术馆是我去到一个城市一定会拜访的地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对这个城市文化层面上的认知与评价。不夸张地说,Partland Art Museum 与 LA 和旧金山的博物馆相比,水准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座美术馆在去年迎来了自己的 125 岁生日,作为西海岸历史最悠久的美术馆,它坐拥市中心绝佳的地理位置,却丝毫不喧闹,通透明亮的南北两栋大楼不仅容纳了数量足够可观的常设馆藏(再次看到熟悉的萨金特、霍普、布格罗、布朗库西,以及印象派的那一波老头儿们,内心还是忍不住激动一番),还能够同时兼顾大量的特展(这应该是我见过的同一时间段内特展数量最多的美术馆了),让我在里头一待又是大半天。
特展里头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个关于日本从八世纪贯穿至二十世纪的 Poetry Centralized/Inspired 的书画展:Poetic Imagination in Japanese Art. 展览按时间线分成了四部分:Waka and the Courtly Tradition 主要展示了九至十二世纪以和歌为灵感基础的书法作品;第二部分 Ink Painting and the Zen Milieu 则是中世纪时期在中国禅宗文化影响下京都等地修道院的僧侣画师们在武士阶层的赞助下创作的单色水墨画;第三部分的 Literati Culture 来到了十八九世纪,受中国的影响也转投向了当时的宋明理学(Neo-Confucian philosophy)。介绍中的一段话意味深长:Painting and poetry by scholar-amateurs of the Ming period (1368–1644) became, ironically, a powerful form of self-expression and group identity for low-ranking samurai scholars and other intellectuals. In their romantic landscapes, we are invited to join the painter-poets in their mountain retreats and compose verses together. 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画作的主体与内容均发生了质的变化,自我的表达超越了权力阶层的统治,与西方一样,此时的作品不再只是单纯的“订件”。最后一部分 Modern Innovations 自然便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作品,在这里策展人似乎提出了一个当代画作共同的疑问:Was tradition a hindrance, or a reservoir to be mined? 答案不得而知。
我尤其喜欢第一部分的和歌书法与第二部分禅宗派的一些作品,下面这幅是出自江户前期僧侣书法人物的杰出代表松花堂昭乘(Shōkadō Shōjō)以及活跃于京都的町绘师兼装饰艺术家俵屋宗达(Tawaraya Sōtatsu)的《柿本人丸の歌》,前者负责书法,后者则完成画作的部分,两部分的结合极为和谐,有一种和润而美妙的韵律感,我十分喜欢。据说在平安时代,贵族阶层推崇高贵典雅的“晋唐风韵”,此时,以“宽永三笔”为代表的书风正好契合了时代风尚。事实上松花堂昭乘的大部分代表作品也都是对天朝大唐时代诗歌的书法演绎,例如《长恨歌》、《琵琶行》以及《阿房宫赋卷》等。
这首和歌的创作者是飞鸟时代的歌人柿本人麻吕(Kakinomoto no Hitomaro)。他是《万叶集》中最大的歌人,由于执着地捕捉白色,因而有“白之诗人”的称号,他同时也是三十六歌仙之一。这首《柿本人丸の歌》的英文版翻译我觉得也很美。
Faintly, faintly
through the morning mist
in the bay of Akashi,
my thoughts follow the boat that becomes island-hidden.
—— Translation by Joshua Mostow
《日本书道新史》中评价:松花堂昭乘是“宽永三笔”中最优秀者。从艺术的本身来看,“宽永三笔”中近卫信尹(Konoe Nobutada)在书写表现上,线条强烈,用墨变化丰富,但燥气浮动,失却温润之致;本阿弥光悦(Hon'ami Kōetsu)极富“艺术表现思想”,但无论是在笔墨的变化上还是章法布局的展现上都体现出了“刻意”的表现痕迹,失却了艺术的“自然”;而松花堂昭乘以全面的艺术修养将“燥气”洗涤殆尽,以超凡脱俗的笔墨功夫将“刻意”变为“朴素”,终得“自然天成”。
我并不了解另两位大师的作品风格,不过单说这位松花堂昭乘,从他的作品里我体会到了一种将疏狂凝练成了精细质朴的韵味,甚至有一丝俏皮,和魏晋的舒朗风骨以及大唐的繁盛华丽比起来,似乎又多了一种向内收缩的平和与圆融,这已经超越了平安时代前期单一的对于晋唐之风的模仿,而达到一种自我风格的融入。
在南楼的负一层还有一些 Asian Artists 的作品,其中有一幅日本版画家高桥力雄(Takahashi Rikio)的小画,复刻了浮世绘大神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中的富士山。几个月前忘了是在哪儿看到过一幅浮世绘的画作觉得好美,所以去八卦了一通几位画家的爱恨情仇。我之前去 The Met 运气不佳碰到了日本馆维护没能看到大名鼎鼎的《神奈川冲浪里》,从那以后反倒留了个念想一直关注着浮世绘相关的展览。这位“葛大爷”一生搬了 90 多次家改过 30 多次名字,这股子葛劲儿也沿袭到了他的画作中(甚至也传给了梵高?),实话说在浮世绘作品如印刷版画般工整精巧的背后,我总能读出一种憨,我尤其喜欢这份来自创作者的“憨”,它太可贵了。之前在界面新闻读到过一篇介绍葛饰北斋以及他对后世日本漫画的影响的文章,写得好极了:浮世绘师葛饰北斋是怎样作画的?
故事到这儿还没结束,神奇的事情再一次发生。第二天去 Portland Japanese Garden 的时候,竟然遇上了葛大爷的展览:Manga Hokusai Manga: Approaching the Mater’s Compendi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Comics,exactly 讨论了一波他对日本漫画的影响,虽然大部分都是印刷版作品的展出,但是这种连结还是让人感到欣喜,自然景致之外的另一层欣喜。
至于 Lan Su Chinese Garden,我基本上是用一种娘家人的心态慢悠悠溜达着逛完的,就像介绍手册封面的那一句:Between lake and mountain lies true meaning. 在工业风与涂鸦环绕的城市中心,静悄悄地存在着一座苏州园林风味纯正又逼真的小园子,想想都觉得温暖。据说 Lan 与 Su 不仅取自于两座城市的名字谐音,还同时有兰花以及苏醒的意味,让花园又被诗意地称为 Garden of Awakening Orchids. 十八年前来自苏州的 65 位园林艺术家花了 10 个月的时间建造出了这座中国以外园林还原度最高的花园,用 500 多吨来自国内的石材以及多达 300 种的植物造就了今天的兰苏。
因为圣诞期间很多景点与店铺都提早关门,所以在 Portland 的这四天三晚里,我一共看了四部电影,这观影密度也可以算得上是空前绝后了。这还要归功于落脚的 Ace Hotel 对面的那家 Living Room Theatre。这是一家很小的影院,上映的片子也比较小众,我在这儿看了两遍 Shoplifter (真好看,不愧是金棕榈),以及 Bohemian Rhapsody (题外话,竟然种草了 Freddie 脚上的那双 Adidas Samba)和 Green Book(真是部适合节日的好片儿),都是其他大型的电影院不怎么会关注到的片子,据说一月初还会上映 4K 修复版的《第七封印》,也是够 Old School 的了。
写这篇的时候正好在听「得意忘形」最新的一期播客,其中谈到的一个观点正好与我这次旅行结束以后生发的一个感慨不谋而合:当你产生一个欲望的时候,比如想去一个地方旅行,你需要将欲望驱动转化成意义驱动才能真正享受到这件事本身带给人的愉悦。只有做到祛魅(disenchant),身心同时达到轻量化,将心态放平,视野放长,才可以收获一种新鲜又纯粹的满足。
原来自我是一个 becoming 的过程,它需要我投入其中不断练习,它永远“正在发生”。想起蒋韵在《隐秘盛开》中的一段话——我喜欢未知的东西,新鲜的东西,还有,对生活全身心的投入:你看她荡秋千的样子就知道了,她是能一头扑进生活里的。可是陈果不行,陈果是那样一种人,他们永远、永远是在“准备生活”。
Keep Portland Weird,连 Slogan 都这么酷。波特兰真是一座经得起推敲的城市,细节处处动人又讲究。而作为绿植、玫瑰、雪山、日料、以及轻轨系统粉丝的我,一定还会再来的。